“十三五”石化行業發展的三大方向
作者:管理員 來源:本站原創 發布:2017年7月19日 所屬分類:行業新聞 訪問統計:1474
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主辦的2016石化產業發展大會4月在北京召開。會上發布了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》《石化行業產能預警報告》,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期間我國石化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:調結構去產能,創新驅動,綠色低碳發展。
去產能,調結構,提質增效,是石化行業發展的突出課題。目前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,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,主要石化產品產量增長放慢,建材、輕工等傳統下游市場對大宗石化產品需求增長加速回落,我國石化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嚴重,煉油產能利用率不到70%,一些大宗化工品產能過剩更嚴重,有的產能利用率甚至不到60%。但電子信息、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加速,對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,附加值高的精細化、高技術產品仍然主要掌握在國外公司手中。結構性產能過剩仍然是我國石化行業發展的突出問題。去產能,調結構,向高端化、精細化方向發展是我國石化行業提質上檔、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。
石化行業的競爭,歸根到底是技術質量、科技創新的競爭。在緩解供應過剩壓力的同時,堅持創新驅動,以需求為導向,大力開展前沿性、戰略性技術研發,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,是我國石化產業轉型發展的關鍵。目前我國石化行業部分技術仍未實現自主化發展,特別是在化工方面,我國尚未形成高端化工成套技術,精細化工、新興材料行業主要由國外公司控制。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》提出了“十三五”期間的科技創新的重點:一是圍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,突破一批關鍵和共性技術,向產業鏈中高端躍進。二是圍繞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突破資源環境制約的需求,研發推廣一批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與工藝。三是圍繞滿足國家重大工程及國計民生重大需求,開發高端石化產品成套關鍵技術。四是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,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,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。五是積極推進石油和化學工業與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石油和化工行業產品檔次、管理質量和技術水平。
綠色低碳發展是我國石化產業發展必須解決的根本問題。目前PX效應仍然成為影響我國石化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,提高環保和綠色生產水平,是提高我國石化行業發展水平的必由之路,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》提出了實施綠色可持續發展、為子孫留下一片藍天的理念,并提出了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的具體思路。一是深入推進清潔生產,加快制定、修訂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,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,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。二是強化污染治理。全面落實國務院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加快提升燃油品質。貫徹落實《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》,基本完成VOCs綜合整治工作,建成VOCs監測監控體系。加大高難度廢水治理力度,全面落實國務院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。加大固體廢物綜合利用,加強危險廢物處理處置。三是深入實施責任關懷和HSE管理體系。全面提高企業安全水平、事故防范、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,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和社會公眾自救互救能力,杜絕違章操作事故發生,從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國石化行業面臨低油價、“一帶一路”戰略、互聯網大數據等一系列新因素的影響,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相互交織,增長潛力和下行壓力同時并存,新的增長動力日益積累與經濟下滑慣性影響相互作用,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多。只有牢牢抓住調結構轉方式、創新驅動、綠色低碳發展的主線,才能推動產業發展邁向新水平。(中宇資訊 馬海英)